#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信息动态

“疫”线人物|周华:从死亡线上往回抢人

  媒体报道及鸣谢: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https://mp.weixin.qq.com/s/lAxk3Rm96y6lgu_qDi8a_A

  《中国新闻网》: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9122882&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劳动午报》:http://bjgr.workerbj.cn/xmtmedia/xmtshare/appshare.html?id=31160&siteid=14&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人民政协报》:https://mp.weixin.qq.com/s/ktii4N5ixL4YhN2eSs6SjA

  《经济日报》:https://proapi.jingjiribao.cn/detail.html?id=237803&user_id=4e715b6660f74b3492553f13c889d862&source=wechat_friend&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科技日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03/16/content_901619.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科技日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03/16/content_901619.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北京广播电视报》:2020年3月19日第11期 05版

 

  1月27日,澳门新葡游戏网11名医护人员随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出征。周华是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虽然名字里有个华字,但她本人却是那么朴实无华。驰援武汉,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疫情严峻,刻不容缓,我前往武汉支援,将牢记医生职责,努力工作,完成任务。”在协和医院西院支援的1个月时间里,这位具有丰富危重症患者抢救经验的重症医学人,一直在从死亡线上往回抢人。

 

  充分利用“俯卧位”治疗缓解呼吸困难

  虽然已有25年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工作经验,周华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仍然被现实的场景震惊了。“病毒传染性很强,严密防护的医护人员也有可能被感染;病情进展得很快,有的患者白天检查状况还好,晚上就喘憋得需要紧急抢救。”周华说。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当新冠病毒侵入肺部,大量的炎性渗出物质占据了肺泡及小气道,造成低氧血症,患者喘不上来气,用力呼吸导致耗氧量进一步增加,憋到口唇发绀,潜在多器官受损。周华和同事们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准确掌握时机,在关键时刻利用无创呼吸机、高流量鼻塞、有创呼吸机等等设备,为患者提供氧疗,缓解患者症状。长期的精神紧绷状态下,周华常在半夜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工作群里的动态,了解哪位重症患者做了什么抢救。

  每班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周华要穿着防护服为近50名患者查房。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她结合病例特点总结出了充分利用“俯卧位”改善氧饱和的方法。“多数肺部CT表现的是下肺低垂部位渗出增加,下肺通气比上肺差一些,从合理的通气/血流比来说,俯卧位可以改善原来低垂部位的通气,以此改善氧和。”

  但对于重症患者,喘气尚且费劲又何况翻身呢。病区里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刚入院就带上储氧面罩,流量打到最大,仍然胸闷憋气,连饭都没法吃。“试着趴过来,变成俯卧位,如果能够坚持,过半个小时,我再来为你测一下血氧。”在6天时间里,小伙子坚持着配合周华的治疗,果然病情有所好转,可以摘掉储氧面罩,改用鼻导管吸氧。在周华的指导与鼓励下,更多重症患者以这位小伙子为标杆,开始了早期自主俯卧位治疗。

 

  与这样的队友共同战斗让我欣慰

  大学毕业后,周华就进入了重症医学科工作,“ICU里的患者,身体最难受、活动受限制、和家人分离,少有患者会对这里留下好印象。”这里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往往意味着最后一道门,但在这样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科室里,她一干就是25年。“必须靠一个团队的工作,大家紧密配合,把患者从死亡线上往回拉”,这种团结一致的战斗力和获胜的成就感凝结成了周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在武汉的日子,周华感动于每位清华长庚医疗队员的乐观、朴实,没有抱怨,没有嫌弃,每个人都在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天,周华收到了友谊医院医疗组组长刘壮主任的微信,“您家的两位护士今天下午在8楼接诊插管的患者,技术熟练,脑子清楚,您带的兵确实出色。”看到这,周华的眼睛湿润了,她很欣慰与这样的队友共同战斗。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都是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和血液的高风险工作,“懂得奉献的医护才真正称得上白衣天使!”

 

  每一位离世患者都让我决心更深一寸

  疫情是残酷的,病区里不断上演各种悲观离合。一位35岁的女患者和母亲一同入院,病情都很重。女患者病情刚有了点起色,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因为伤心过度病情加重进了ICU。每一位患者的离世,不仅对亲人,对同病房病友,对日夜奋战在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是心理的冲击。周华说“我体会过家庭失去一个成员的感受。哪怕人在医院里抢救,也是一个完整的家。”作为一名老重症医学人,她快速地把这种冲击转化成了一股坚定的力量——“一定要保住还在身边的重症患者”。

  一位兼患帕金森的重症老人,在周华俯卧位的建议下慢慢的好转。查房时,她问周华:“等我出院的时候,能和你合张影吗?”“好啊,您不出院,我不撤。”那一刻,周华心头满满的感动。

 

  带着爱战“疫”

  驰援武汉的第一个周末,周华在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生日。走出隔离病房,手机上收到了来自各方的祝福,有爱人手绘的肖像和一首鼓劲的小诗、有队员们手绘的生日蛋糕和联名祝福信、还有北京的同事在微信群里祝福接龙,“特别时期,特别生日,特别祝福,特别感动。”周华说。

爱人为周华手绘肖像

  来到武汉已经一个月了,周华坦言自己很想家。照顾年迈的父亲和儿子的重任都落在爱人的身上,“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好好保护自己”、“科学操作,把握细节,不存侥幸,严密防护!”爱人发来的话,看似像口号,于她却是最温暖的嘱托。老父亲因病排尿困难,长期带着导尿管,平日里都是周华亲自给父亲更换。同学同事听说她去医疗队,纷纷打电话、发微信“家里有事找我吧”。和家里人视频,老父亲耳背常听不清她讲话,就冲着屏幕笑,给她竖大拇指,让他知道自己很好,让他放心。“我站在救治一线,是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人的责任与使命,家人的支持让我放下包袱、蹈险逆行,后方的支援让我坚定信心、竭力抗疫。疫情不退,我们不撤!”

  带着爱参加战“疫”,在疫情一线才会输出更多爱。2月中下旬,周华坚守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已经陆续有重症患者康复出院,“我比他们还开心,虽然他们出院了都不知道我长什么样。”周华说,这些患者也愈加坚定了她抗疫必胜的信心。晚饭后在周边的公园和家人悠闲地散散步,这是周华平时调节自己状态最喜欢的方式,期待着这一天、这样的场景早点到来。(通讯员 韩冬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