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信息动态

【世界肝炎日】清华长庚医院教您认识肝炎!

 

  大脑思考、心脏跳动、胃在消化,但却找不出一个鲜活的动词可以用来描述肝脏在做什么。这是因为肝脏做着许多不同的工作。在身体所有器官中,肝脏是真正强健而默默工作的典范。无论是与病毒感染斗争,还是在组织严重受损的重负下工作,肝脏都很少抱怨,尽其最大所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这就是为什么肝脏疾病在被发现前能潜伏多年的原因。事实上大多数肝脏疾病的第一个线索是令人难以察觉的。当肝脏面临崩溃的边缘不再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它的恶化状况才明显地表现出来。“肝”愿为您默默服务,但是绝对不要忽视它的健康状况!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通常认为甲型肝炎病毒是所有病毒性肝炎中最不严重的。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之处在于甲型肝炎病毒不能引起慢性肝炎,因为甲型肝炎病程不会持续6个月以上,不会引起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而且,甲型肝炎不会导致肝癌。尽管一般的甲型肝炎是不致命的,但是在美国,每年大约有l00名患者死于甲型肝炎。而且,当甲肝患者同时患有另一种肝病时,例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症状或有生命危险。幸运的是,甲型肝炎在全世界疫苗接种是最普及的。

  临床表现: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形式为通过粪-口途径,也称为肠道途径。通过被感染者粪便中含有甲型肝炎病毒,进入另一个人的消化系统而传播的。

  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消化道,是甲型肝炎病毒传播的另外一个主要途径。经常生活在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很可能被甲型肝炎病毒所污染。所以,当人们食用过未煮熟或根本未经加热的食物.像牡蛎、蛤、蚝一类的动物时,会有较高的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风险。

  当人们生活在较差卫生环境和过群居的生活时,能增加被感染的机会。

  当生活在一个有感染者的家庭中,被感染的危险也大大增加了。

  在少数情况下,输血被认为是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如果血液来源是安全的,就不认为输血是甲型肝炎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症。以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以后,称为血清性肝炎。在1963年,这种病毒的结构已完全清楚,被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事实上,乙型肝炎病毒是第一种被证实的肝炎病毒,全世界大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大约有4亿人是这种病毒的慢性携带者。乙型肝炎在东南亚、中国和非洲呈地区性聚集。所幸的是,在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乙型肝炎仅占这一地区慢性肝病的5%-10%。

  大多数的情况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然而,乙型肝炎不能被完全治愈,长期感染后,容易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的并发症,使乙型肝炎列于世界第九位死亡原因。乙型肝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传播途径:大约世界人口的1/3或将近20亿人感染过HBV。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病毒,它可以在血液、汗液、泪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存在,也可在女性的经血和乳汁中查到。但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非肠道途径进行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有三种不同的传播途径: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由母亲传染给孩子。而与感染者握手和拥抱,或者进行交谈,是不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肝脏炎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临床表现: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慢性病型肝炎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

  感染丙肝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传播途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丙肝主要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性接触传播;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由母亲传染给孩子。

  

  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共同引起的传染病,只能感染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尽管丁型肝炎病毒仅仅占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一小部分,但病情尤其严重,预后不好。

  临床表现:感染丁型肝炎病毒之后,可以没有任何表现,或者可以出现与其他肝炎相类似的症状,如乏力等。然而,有20%以上的丁型肝炎患者,为暴发性肝炎,其中病情较重的,需要住院进行治疗。

  传播途径:丁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的相同,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进行传播的。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可以有两种形式:同时感染和重叠感染。当同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时,被称为同时感染。这种病例有90%-95%能将体内的病毒完全清除。这也就意味着,只有5%—10%的患者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当慢性乙肝患者又感染丁型肝炎病毒.被称为重叠感染,大约有70%—95%会发展成为慢性丁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自1980年后中国新疆地区曾有数次流行,其他各地均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报告,约占急性散发性肝炎10%,至少已有6个省市自治区曾报告发生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水型流行最常见,少数为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无家庭聚集现象。

  临床表现:潜伏期10~60日,平均40日。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半数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约1/3有关节痛。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多数肝大,脾大较少见。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

  传播途径:食物污染也可导致此病爆发,我国曾报道因为食物受传染而导致戊肝爆发。

  多经粪-口渠道传播,因为水源被粪便污染所导致的,发病高峰多于雨季或者洪水后,其流行规模视水源污染程度而异。

  平时生活接触传播和输血渠道,研究表明通过静脉输入含戊肝病毒血液或血浆,也会使受血者发生戊肝感染。

    (澳门新葡游戏网肝胆胰中心供稿,文章综合《肝炎和其他肝病》等)

  

澳门新葡游戏网肝胆胰中心团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