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我院内分泌科肖建中主任

新闻链接:《生命时报》第1693期 第19版

发布时间:2023-4-4

受访专家:肖建中


  吃饱就困、体重超标、多饮多尿……这些都是糖尿病的信号。然而,在全球,有几亿人仍不知道自己处在糖尿病危险边缘。

  澳门新葡游戏网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肖建中表示,在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低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做糖耐量测试来筛查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未诊断率在50%左右,且农村高于城市。如果不重视筛查,出现“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后再去检查,病程可能已经有3~5年。而且,不能及时诊断可能会使血糖更难控制,死亡风险也更高。

  近日,美国西北大学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提示,无论体重如何,对所有35~70岁的成年人进行筛查,可以最大比例地确定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和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对此,肖建中认为,肥胖和年龄增长都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综合考量。

  肥胖。超重和腹型肥胖的人群,其体内的脂肪会在肝脏里沉积,而肝脏又以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不停往外输出脂肪,最终会落在胰岛或胰腺。长此以往,脂肪把胰腺包裹起来,胰岛素分泌通道堵塞,2型糖尿病就更易“找上门”。

  年龄。随着年龄增加,胰岛功能逐渐退化,老年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加之体力活动减少,饮食模式较为固定,因此,年龄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过,肖建中表示,目前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30岁左右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率远高于60岁以上人群,20~40岁人群增长最快。而且,糖尿病发病越早,意味着心脏、眼睛和肾脏等器官会更早出现病变,因此必须特别重视这部分人群的诊治。

  肖建中提醒,有家族史、超重/肥胖、妊娠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使用激素及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要及时筛查。我国一般建议从40岁开始每年筛查糖尿病,如有上述危险因素,筛查起始年龄需相应提前。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若空腹血糖水平为6.1~7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为7.8~11.1毫摩尔/升,可认定为糖前期;若空腹血糖为7毫摩尔/升或更高、糖化血糖蛋白为6.5%或更高、餐后2小时血糖达11.1毫摩尔/升或更高,就可诊断2型糖尿病了。

  在预防糖尿病方面,肖建中说:“除了合理饮食、积极运动外,大家还应关注未被重视的风险因素,有些食物、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血糖。”研究发现,对部分人来说,精加工麦片和新品种甜玉米易于吸收,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而这两样食物在人们印象中,都是有益血糖的粗粮。肖建中表示,现阶段,大家应树立健康意识,学习疾病的防治知识,生活中积极运动、合理饮食。未来,希望能开发出相应的工具,个性化指导每位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快乐地远离糖尿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