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生命时报》第1613期 第21版
发布时间:2022-6-10
受访专家:董家鸿 卢倩
通讯员:韩冬野 汤睿
2022年6月11日是第六个“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高尚又伟大的事业。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为减少“痛别离”的遗憾,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为此积极地努力着。
澳门新葡游戏网器官移植中心是一个融合了肝脏移植、肾脏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和胰腺移植的全器官整合移植中心,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董家鸿的带领下,主攻复杂肝移植,深入高原战“虫癌”。
“包虫病不除,绝不收兵!”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在人体,包虫病主要寄生于肝、肺、脑等脏器。全球每年大约有400万人被感染,另有4000多万人承受着感染包虫病的风险。
我国高原牧区是包虫病重灾区。有“虫癌”之称的泡型包虫病主要流行于青海省玉树、果洛等三江源地区,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2018年普查中,青海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为0.33%,其中青海省南部地区人群包虫病患病率竟高达8.93%~12.83%,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感染率最高、病情最为严重、防治工作最复杂困难的包虫病流行地区之一,也是当地牧民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5年,董家鸿被聘为青海大学三江源学者,深入实地走访了解包虫病的危害后,发现青海省的包虫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以果洛州和玉树州尤其突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因素造成“高发病率、高复杂度、高复发率、低宣教、低就医意愿”,可防可控可治的包虫病在边远牧区成为顽疾。2016年开始,董家鸿带领澳门新葡游戏网医疗团队开始与青海大学等单位对口合作,陆续深入玉树、果洛等包虫病感染重灾区。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谈及缘何帮扶青海包虫病防治,董家鸿说,“这是我们医生的责任。”董家鸿常常不顾高原反应和旅途劳累,亲自上高原、到包虫病的感染重灾区,为当地的复杂病例进行义诊手术。“包虫病不除,绝不收兵!”董家鸿字字千钧。
作为“精准外科”理念的倡导者,董家鸿将精准理念运用在肝包虫的外科手术中,形成了针对肝包虫病的精准外科范式,实现了彻底清除病灶,同时最大化保留健康肝脏组织的目标。针对终末期泡型肝包虫病病灶浸润范围深广、无法体内切除病灶的问题,董家鸿将离体肝切除术创新应用于泡型肝包虫病的治疗。2010年,董家鸿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例体外肝切除加自体余肝移植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
预计2030年基本消灭包虫病
“手术可以救命,可是不能防病。面对包虫病,我们不能只打防御战,被动狙击,应该主动出击,从源头进行解决,更加主动和能动。”2015年至2021年底,董家鸿院士带领团队先后在青海西宁市、玉树州、果洛州、海西州、海南州等,累计开展属地化人才培训1000余人次,属地化手术500余台,救助贫困患者近600人,累计开展科普宣讲860余次,筛查义诊350余次,为推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乃至青海省肝胆胰外科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8月20日,“健康中国医师行动”——健康扶贫包虫病攻坚计划项目在青海启动,发起了“2019-2030包虫病清灭计划”,即2020年有效遏制包虫病、2025年基本控制包虫病、2030年基本消除包虫病的阶段目标。
至2020年底,青海省包虫病人群患病率由2012年的0.63%下降至0.17%;33个流行县人群患病率降到1%以下且犬感染率降至5%以下;一类流行县由32个减少到6个;知晓率明显升高(其中小学生知晓率已由2016年的80.74%上升至97.77%);全省现有具备手术指征且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首次实现“动态清零”。
攻克复杂疑难移植手术
澳门新葡游戏网开展肝移植4年多来,完成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15例。各类型异体肝移植500余例,其中复杂成人肝移植300余例,肝衰竭行肝移植80余例,复杂门静脉血栓行肝移植50余例,多次复杂手术史者行肝移植40余例,70岁以上行肝移植者11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仅4个月。
在众多的移植患者中,来自青海的龙龙,是让澳门新葡游戏网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卢倩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他曾在清华长庚经历了一场24小时的生死手术,如今12岁的他已经是一名朝气蓬勃的初中生。因为肝包虫病,龙龙5岁时即接受了人生的第一次手术,切除了左半肝。2017年,龙龙肝包虫病复发,侵犯多条肝脏重要血管,病情已进展至终末期,经当地专家推荐,来京向董家鸿求救。
医院组织了15个科室进行多学科联合讨论,从各方面评估患儿的手术风险和效果。反复研判后,首选的手术方案是“离体肝切除,自体肝再植术”,但龙龙的自体余肝体积有限,加上术前影像提示,肝脏变形较为明显,包虫病灶位于肝脏核心区域,且已经侵犯肝脏的主要血管,剩余肝脏有可能难以正常发挥功能。实际手术的情况也印证了术前预案,自体余肝再植后,部分变形的肝脏出现了淤血肿胀,并逐渐加重以致严重影响了生命体征的平稳,手术团队迅速将无法正常运作的肝脏移除,并开展血流重建手术,为新的肝脏移植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已断食15小时、一直等候在手术室外的龙龙母亲,带着对儿子的万分牵挂,安然接受麻醉手术,为儿捐肝,最终整场手术持续了24小时才结束。龙龙也成为震撼手术团队的“小硬汉”,他竟然在手术结束后的两小时恢复了意识,术后6小时就脱离了呼吸机,拔除了气管插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得益于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的进步,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成为救治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的有效手段,但我们能够通过器官移植来拯救的病人数量仍然有限。”卢倩说。
器官短缺仍是制约移植事业发展的瓶颈
2020年,我国器官捐献、移植数量均居世界第二,我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222例,器官移植手术17897例。到2020年底,仍有59454人等待肾脏移植,5430人等待肝脏移植,556人等待心脏移植,147人等待肺脏移植。可见在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器官短缺仍是扼制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瓶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构建形成了公平、公正、公开的人体器官捐献与分配体系及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科学监管相关数据,推动相关临床研究,推进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和应用,促进器官移植学科发展。
据卢倩介绍,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儿童器官移植迅速发展,并大力发展亲属间活体器官移植、劈离式肝/肺移植,有效扩大了供器官来源,减少患者移植等待时间,尤其是解决儿童供器官短缺的问题。今后,随着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免疫抑制剂精准治疗、优化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人工器官的自主研发和临床应用、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等器官移植相关技术发展,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必将迈向新高峰。▲
澳门新葡游戏网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