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报道
信息动态

《新京报》专版报道:清华长庚护士、医生和“点长”,那些社区筛查中的无名“大白”们

新闻链接: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53217015168969.html

发布时间:2022-5-23

作者:新京报记者 戴轩 


  此轮疫情以来,澳门新葡游戏网派出医务人员超3500人次,前往各社区支援采样。

  当你拉下口罩张开嘴,眼前半米处面目难辨的采样“大白”,或许是一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护士,也或许是一位业内颇有名气的主任医师。

  面对隐匿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北京开展了连续多日的区域核酸筛查。上千万人次的采样量背后,是各医院不断派往前线的“采样部队”,他们来自医疗、护理、医技、行政等各个岗位,有的上线“大白”,有的担任点长,共同维持采样点正常运行。

  此轮疫情中,澳门新葡游戏网派出医务人员超3500人次,前往各社区支援采样。近日,我们采访了该院来自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聊聊各自的采样故事。

 

  护士:同事激发了我的“英雄情结”

  4月25日,澳门新葡游戏网血透室护士刘艳平在科内报名,支援社区核酸筛查。

  这是刘艳平第一次采集核酸。居民排成长队,采样一直持续到晚上。采集、封存、消杀,重复性的工作持续了数小时,看着队伍渐渐变短,刘艳平心中很有成就感。

  支援核酸筛查逐渐成为医院一项常规工作。“五一”期间,医院再次征集人手,刘艳平和八岁的孩子商量,能不能独自在家乖乖上网课,女儿一开始不同意,希望妈妈陪自己,刘艳平跟她说,筛查完后疫情才能得到控制,不然大家的生活都要受到影响,女儿同意了。刘艳平再次报了名,五天假期,刘艳平有三天在外支援。

专科护士刘艳平正在进行核酸采样。受访者供图

  一个月以来,从昌平到朝阳,刘艳平参与了不少支援任务。有一天,刘艳平刚脱下防护服,突然听见有小姑娘喊妈妈,以为是别人家孩子,回头却看到了女儿。又有几次,女儿提出要接她回家,她说不用,下班后妈妈自己回来,女儿说,想看看她穿防护服的样子,“我的妈妈是‘大白’,妈妈在拯救北京。”

刘艳平女儿为妈妈创作的绘画。受访者供图

  报名之前,她和一位同事开玩笑,“去给社会做点贡献”。刘艳平刚上大学时,汶川突发地震,给她带来很大触动。2014年,她进入清华长庚工作,偶然从同事口中得知,一位平时很熟悉的大夫参与过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救援,感觉“朝夕相处的人中就有英雄”,希望自己也能在外界需要时做些什么。不过,透析室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任务繁忙,疫情以来,刘艳平很少有外派机会。即便偶尔白日外出采样,为了保障周边封控居民的透析需求,晚上往往也要加班加点。

  “核酸检测对我们来说是不一样的体验。我觉得这是医务人员应该参加的战斗,也是我们的职业价值所在。我希望孩子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工作不是混日子,而是一份热爱。”刘艳平说。

 

  点长:在现场“宏观调控” 让大家舒服地完成任务

  当刘艳平辗转于各个采样点,作为“点长”之一,清华长庚医院院办社服组赵婧楠驻守在天通苑北二西社区。来自医院的支援小队一共15人,除了赵婧楠,其余14人每天都在变化。人手分配、点位安排、社区对接、采样管运送等等,除采样外一应事务,都由赵婧楠安排妥当。她形容自己的工作是“宏观调控”。

  出发的头一日,赵婧楠要排好所有人的班次。天气、不同时段人流量、医生护士头一日的工作强度等等,赵婧楠都要考虑在内。短则两小时,长则三四个小时。

  她同时观察到,社区采样的人流高峰期是11点,此时孩子们下了网课,一家人会出来测核酸;盛夏将至,12点-午后1点进入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对身穿防护服的采样人员是体力挑战。在排班时,她会将凉爽时段的班次排长一些,炎热、高峰时段排短一些,并尽量安排年轻力壮的同事;同时经常在不同点位巡逻,看看同事们身体状况如何,太热就要及时轮换。

赵婧楠收到的社区小朋友的“大白”画作。受访者供图

  与社区工作人员打好配合也是重要一环。赵婧楠会邀请街道安排的司机师傅一同吃饭,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收垃圾、锁门、分享物资,在医务人员需要的时候,他们也会提供许多帮助。

  “幕后的工作很多人并不了解,想让大家舒服地完成任务,需要花很多心思,但这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赵婧楠说。这个社区共有三个点位,步行距离不近,有时社区的志愿者开着车顺道拉上她,沿途看到花开得很好,居民很热情地打招呼,她就觉得十分快乐。

 

  医生:见到居民排队 心想我的病人也能走着来该多好

  北京开展大规模区域筛查以来,网上曾有段子:你永远不知道,给你采样的“大白”,或许就是你挂不上号的主任医师。

  段子或许夸大,但的确有不少医生“混迹”于社区,与护士、医技人员一同承担核酸采集的任务。

  “医院人手紧张,既要正常开诊,又要支援核酸,我们科所有人都参与,希望能尽快实现清零。”清华长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刘承介绍。

  和日常门诊相比,采样对体力消耗更大,队伍漫长,人手紧张,有时一干就是六个小时。在队伍中,刘承曾认出四五年的老患者,患者却认不出一身防护服的他。虽觉得亲切,但为了不耽误手头的活儿,刘承没有与患者相认。

  心外科住院医师杨栩鹏忙里偷闲,把自己采样所见写成了段子:张口不需要伸舌头,我们并不是采舌苔;身材高挑的朋友不要站着俯视我,我连门牙都看不见;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不要教训孩子不配合,自己又和拭子做相对速度为零的同步运动——大人往后缩,我往前探,同事说我俩像在跳恰恰。

  有时看到居民们排着队,杨栩鹏也会想,如果自己的病人都能走着来看病该多好——心外科多危重病,大部分患者是坐着轮椅来就医。

  一个月过去,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早晨去采样点当大白,中午在医院穿回白大褂,继续手头的诊疗工作,医生们的两线作战在继续。天气日渐炎热,每次外出,刘承会留神同事们的状态,提醒他们不要中暑;在近三年的抗疫中,杨栩鹏也学习了许多心脏外科之外的工作——采核酸、支援发热门诊、和其他科的大夫一同制订发热患者的诊疗方案等等。

  “这些都是工作,没什么区别。一起把疫情消灭掉,就是我们的责任。”杨栩鹏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