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消化系疾病诊治中心,拥有一支专业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开放床位30余张。科室主任姜泊教授现任消化中心主任,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带领科室对大肠癌早期诊治,炎性肠病和功能性胃肠疾病等疾病诊治, 对胃肠道微生态系统与肠粘膜屏障及免疫相关疾病以及肠道炎症和肿瘤发生之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科室拥有先进内镜设备,年完成内镜近万例。消化内镜微创治疗: 无痛内镜检,消化道息肉/腺瘤切除术,消化道早癌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治疗,经内镜胆管括约肌切口胆管结石取石、碎石、支架置入术,内痔套扎、硬化治疗术,超声内镜下细 针穿刺术等。
关键指标
1. 结直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O切除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一般用于治疗间质瘤、息肉等胃肠道良性或者 低度恶性肿瘤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肿瘤R0切除标准一般是指完整切除肿瘤,即无肿瘤残留。2022年我院结直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O切除率为100%,高于国内文献报道数据 80%-92%。
胃肠外科
胃肠外科在科室成立之初就形成了“肠功能障碍外科治疗”和“胃肠外科微创手术技术”两个学科发展方向,确立了“解决临床复杂疑难 问题、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精准微创、多学科团队(MDT) ”发展理念。我院胃肠外科团队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外科治疗技术源于我国外科学界泰斗—黎介寿院士,学科带头人李元新教授曾作为黎介寿院士团队核心成员,在黎介寿院士指导下长期从事肠功能障碍临床和科研工作。胃肠外科团队肠功能障碍外科治疗技术特色在业界知名,吸引大量来自全国各地肠功能障碍病人就诊。胃肠外科团队广泛应用微创手术技术开展临床工作,注重应用最新手术设备和技术手段开展高难度胃肠外科微创手术。应用国内最先进的第4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和高清腹腔镜,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和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技术和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技术(NOSES)、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技术。
关键指标
1.肠瘘患者住院死亡率
肠瘘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我院采用规范的、个性化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通过各种途径放置黎氏双套管主动引流措施控制腹腔感染源,后期经过精准评估后行确定性手术治疗,熟练掌握治疗肠瘘的复杂技术,极大的改善肠外瘘患者预后。2022年我院肠瘘的住院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远低于国内文献报道数据7.4%。
2.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确定性手术切除率
我院在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确定性手术诊治方面经验丰富,通过术前精准评估病变肠管,制定正确的手术策略,保证术后手术的顺利进行,包括应用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等微创手段,减少患者创伤。2022年我院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确定性手术的切除率维持在85%,高于国际文献报道数据72%。
3. 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围手术期死亡率
慢性放射性肠损伤术后外科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腹腔脓肿、切口裂开和腹腔出血、病变肠管切除不足致术后梗阻等情况, 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2022年我院放射性肠炎手术治疗的术后死亡率低于1%,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平均水平1.9%。
4. 小肠移植
肠瘘、放射性肠炎、肠系膜血管病等疾病,后期可能需要多次手术,反复切除病变肠管,导致短肠综合征。或慢性假性肠梗阻等情况,最终均需性小肠移植治疗,2022年4月10日,我院胃肠外科李元新教 授团队完成我国首例、亚太地区第二例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手术。该病例填补了我国小肠移植领域的技术空白。去年以来,我科已完成2例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手术和1例单纯小肠移植,均已痊愈出院。我科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开展小肠移植的医疗机构。
澳门新葡游戏网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