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外科部 - 疼痛科 - 科室动态

《北京青年报》采访我院疼痛科陈蒙蒙主治医师:发自内心的选择,都值得尊重与支持

新闻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22-04/06/content_395795.htm?div=-1

发布时间:2022-4-6

我院受访者:陈蒙蒙


澳门新葡游戏网疼痛科主治医师

 

  清明特辑④

  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对其中产生负面情绪的环节进行多次加工、修通,从而趋于更加智慧圆融的状态……

  编者按

  又是一年清明时。

  把缅怀生命的节日,定在一个万物复苏的时节,一定有着老祖宗们不可言说的智慧。

  而今年的这个春天,人类不仅与疫情继续缠斗,更目睹了战火硝烟,也见证着生命的逝去。

  于是,如何面对生死?如何珍重生命?在前所未有的巨变与不可预知中,又要如何编织自己的“意义之网”?这,将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话题。

  这个清明,就让我们一起,坦诚地聊聊,或陷入深思。

  壹

  各地、各家清明节的习俗不同,仪式氛围也不同,或哀伤、或平和,或肃穆,或热闹……您个人比较认同的纪念方式是?

  陈蒙蒙:我认为清明节应该是温情的,也应该是肃穆的。我最认同的纪念方式依然是扫墓纪念。这样的祭奠方式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让我们知道我们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结的;让我们知道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

  范桄博:清明其实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我们可以到坟前为先人扫扫墓,和他们“说说话”。或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一聊老人们的故事,回顾一下那时的温情。或者拿起笔记本,写一些文字,画几张图画,都是符合这个节日的行为。

  王静:在我的家乡河北沧州,每当清明节,远在外地的儿女孙辈,在可能的情况下会赶回家乡祭祀祖先。他们拖儿带女一起回去,先把祖坟修整一番,把被野狗、黄鼠狼等小动物盗的洞填好,然后带上供品,去祖宗坟前祭祀磕头,同时念叨念叨这一年里儿孙们又有了什么出息,把孩子们的嫁娶、添子生女的好消息报告一番,让长眠地下的老祖宗放心,同时请祖先保佑孩子们健康顺利地成长。

  现在自己也是中年人了,人生中的无奈痛楚也经历了许多,发现这样的祭祀真的很人性化——就算我在外孤独一人,无处诉说内心的痛苦,起码还有祖先不会嫌弃我,希望我活得好的。

  贰

  聊聊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次送别生命的经历?

  陈蒙蒙: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叔叔的离世。我后悔知道他病重的时候没有及时回家探望和贴心陪伴;我后悔没有来得及谢谢他在我的成长路上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我后悔没有来得及告诉他他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

  生命无常,我们应该珍视我们与亲人之间的每一次聚散离合,把我们对彼此的爱与关心适时去表达,这样既能告慰远行的亲人,也能让我们内心的温情多于遗憾。

  范桄博:我的老姥娘(我爸爸的姥娘),离开时已经超过百岁高龄。送别她的人群,一眼都望不到边,大家表达的情绪,除了哀念,更多的是感恩。在战争年代,她协同丈夫掩护革命战士,和日本侵略者对抗,斗智斗勇;在和平年代,她养育晚辈,给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提供无私的帮助。她纯粹的性格,简单又不平凡的生命,配得上所有形式的送别。

  王静:婆婆去世时,我在身边,看到已经被肝癌折磨许久的老人,挣扎一下,突然露出了孩子般天真的笑容,再探鼻息,已经仙去了。内心悲痛清楚地知道,我们永远失去了她。但是仍隐约期待:老人最后那个天真甜美的笑容,是否意味着,她已经见到了自己去世多年的母亲?只有回到母亲的怀抱,才会有那么舒心的笑吧?

  叁

  如果您身边曾有某个生命的逝去让您久久无法释怀,您是如何自我疗愈的?

  陈蒙蒙:我会放肆地哭泣,让我的悲伤尽情流淌,而不是故作坚强,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接下来,我会去听他听过的歌,去他去过的老房子,走他走过的路。会在晚上点一盏台灯,给他写信,告诉他,他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依然如此爱他念他。

  慢慢地,我会好好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也会继续与远行的他建立联接。我会用他喜欢方式去做一些事情,或者去做他没有做完的事,在这些事情的推进过程中,我会发现我与他之间的联结更为紧密了,同时也建立了新的一个内心平衡模式。

  范桄博:奶奶离开的时候,我还是个医学生,我还尝试着用一些药物去帮助她对抗疾病,但是她的病情漫长又严重,最终,我都没能当面和她“道别”。尽管在临床实践中,也经历过一些生离死别,但还是很纠结:为什么自己这么无能为力?!很多人,可能像我一样,会通过“忙碌、劳累”,来转移注意力,用体力的消耗来冲淡内心的忧郁。我想应该是工作中更多的康复病例,让我们体会到更多的欣慰和满足吧。奶奶对我说:你是好样的,因为医生是有用的人。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用,奶奶应该就会越来越幸福吧。

  王静:我11岁的时候,最疼爱我的姥姥去世,时间恰好是我小升初考试那天。考完试回老家,见到的,是冰冷的棺材,我当时就晕厥过去了。后来,妈妈祭祀都带上我,随便我怎么做,会不会哭、是不是磕头、有没有念念有词,都由着我。慢慢地,我终于可以走出没能送别姥姥的伤痛,学会了安慰自己,懂得了祭奠的重要性。

  从心理咨询的视角来看,面对亲人的死亡,假如做到“生死两安”,就可以使人更容易接受这个丧失的现实了。我小时候跟在妈妈身边去给姥姥上坟,得以有机会感受现实的情境,充分接纳姥姥已经去世的现实,最终带着她对我的祝福,安心地生活下去。

  肆

  假如面对孩子,您将如何回答“什么是死亡?”这样的问题?

  陈蒙蒙:面对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用具体的解释,让孩子理解死亡的概念,死亡就是心跳停止、没有呼吸、不能说话、不能吃饭等等。结合生活中的现象给孩子解释,比如鲜花凋零了,家里养过的小动物去世了,让孩子慢慢了解死亡。此外,还可以陪孩子一起读生命故事绘本,推荐绘本《活100万次的猫》《一片叶子落下来》等,给孩子展示生命的过程,让孩子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范桄博:我第一次面对亲人离去的时候,也还是个孩子。现在已为人父,我想在孩子问我“死亡”时,我会告诉他:死亡,就是以后只能换一种方式再“见面“了,就是在闭上眼睛的时候, “看到”你们在一起的画面,就像那时养过的小兔兔,就像那时玩过的小汽车,还能想得起来吗?它们都不见了,但是都陪你一起成长过。

  王静:我会回答孩子:“死亡,就是一个人结束了人生之旅的终点。”有意思的是, 我小儿子小的时候总是忧心死亡,每次他伤感,我都尽力地拥抱他、安慰他。现在他12岁了,遇到这样的话题,他总是淡然地说:“那件事(的发生)还有几十年呢。”他好像更懂得享受当下,把现在过得更好一些了。

  伍

  关于生与死,请推荐一部对您最有启发的书籍或影视作品,理由是?

  陈蒙蒙:推荐阅读《最好的告别》,这是一本探讨生、老、病、死的书。这本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医生用一系列真实的故事告诉你,人之衰亡如同日出日落,当我们在应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手段尽可能延长生命的同时,也为人类制造了一个新的困难:如何死亡。

  设想,有一天你走到生命尽头,你希望做胸外按压甚至电击进行心脏复苏吗?你愿意采取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这样的有创治疗吗?如果不能自行进食,你愿意通过胃管进食吗?如果你失去意识和记忆,你还愿以机械的物理形态存活吗?

  什么是“好的死亡”?不管选择好死还是苟活,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选择,都值得尊重与支持。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精神需要,让他自己去决策治疗的措施,活成他想要的样子。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家庭和朋友应给予他足够的陪伴和支持,让他带着爱和尊严,优雅而体面地转身告别。

  范桄博:成年以后,读到的书,是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我很喜欢她的文字,她的表达方式。人生的智慧,不仅仅是岁月的累积,更应当饱含着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杨绛先生是有着大智慧的人,她对于生老病死的感悟,她对生老病死的讲述,可以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看到周围的人,看到整个世界。

  王静:我非常喜欢一个电影《寻梦环游记》,这是一部生命教育的电影,适合成年人和小朋友观看。它打动我的原因,是活着的人与已经去世祖先之间的情感联结。无论在与不在,留下的,是爱,是记得,这就够了。

  陆

  或早或晚,人人都将面对疾病、衰老、失能、终点,在您看来,有什么方式和办法可以面对“死亡恐惧”?

  陈蒙蒙:在安宁疗护临床工作当中,大部分患者都离终点很近,在靠近死亡的过程中,都会过多过少地产生死亡恐惧。在病房中,我们经常通过回忆录或者尊严疗法来帮助患者面对死亡恐惧。试着开始一场正式的谈话,让患者描述自己一生中的点点滴滴,重点提炼患者最自豪的事情、最难忘的事情、最有意义的事情及最感动的事情等等,这样的回忆与记录可以帮助患者唤起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同。

  一旦自己生命价值得到肯定,就可以生发出一种成就感,这种积极心态对抵御死亡恐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我们还会引导患者在生命尽头去道爱、道谢、道歉、道别,经历这些过程之后,像是给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深情不舍,但无憾此生。

  范桄博:未知带来恐惧。面对“死亡恐惧”,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是认识死亡。在一些传统的或者宗教的观念里,死亡是面对审判,或是无尽轮回,或是另类存在……这些理念都在帮助我们认识死亡,但是我们的生死观很难做到统一,也不存在对错。

  消灭恐惧的方式,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自己对生死的诉求当中,有人希望“走时不要痛苦”,有人希望“走时不留遗憾”,有人希望“走得默默无闻”,有人希望“走得轰轰烈烈”……实现这些“希望”,有理性的哲学,也有感性的意念。但是终究需要我们行动起来,过好这一生,有理有情,面对死亡时,也许就不再恐惧了!

  王静:关于生命最终阶段的安宁疗护工作,已经在我国医疗行业开展起来,我也有幸学习过相关的知识,曾经畅想: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走到了最后的终点,我一定是带着安心、满足闭上眼睛的。

  我会在中年期、老年期,一边接纳身体的逐渐衰退、失能,努力适应这个状态,一边接受心理咨询,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对其中产生负面情绪的环节进行多次加工、修通,从而趋于更加智慧圆融的状态,是坦然面对夕阳西下的好办法。

  柒

  开个脑洞:如果您是自己一生故事的编剧,会如何设计这个故事的终局?

  陈蒙蒙:如果我是一生故事的编剧,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愿有爱的人相伴,愿感情仍旧炙热温暖。愿自己能够预知生命的大概时间,努力完成愿望清单。愿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在秋千上轻晃,休息的间隙里,优雅地睡去。

  范桄博:我一直幻想有这样的一种存在,在另一个维度中,有类似于视频监控的设备,记录并存储着我这一生中所有的行为和经历。这样,在“故事终点”时,我可以调取这些记录,用第三人称视角,回味那些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境的时刻,也许是感动,也许是遗憾,也许是喜悦,也许是悲伤……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对着记录中的自己,说一声:谢谢你,让我这样生活过。这样,应该是一个温暖又体面的告别仪式吧。

  王静:如果可以自己编导自己的故事,真是一件太美好的事情!我要让我的人生,以幸福圆满的现实,和自在满足的内心状态,心甘情愿地离开这个旅游地。比如,家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爱我的人在我身边,我看着他们给我写的信,送给我的礼物,坐在美丽的草地上,晒着温煦的太阳,有微风吹过,带走我的灵魂。我,最终会与这个世界道别,那时,请欢送我。

  捌

  假如今生到此,您认为自己哪三项是最得意、“无愧此生”的?余生往后,您最想实现的、能体现您人生价值的个人梦想又是哪几项?

  陈蒙蒙:最让我得意的事情:高考顺利进入重点大学;面对一段不合适的长久的亲密关系,果断提出了分手;跟随内心的导向,选择了辞职,开启了一段新的职业生涯。

  至于梦想:我愿自己能够保持身体康健、思想不腐,追求身心的统一。我愿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爱家人爱朋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愿继续坚定地走在医学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范桄博:假如今生到此,我想我会得意于出生在自己这样的家庭中,我的家人们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而且这份爱还在延续;我想我会得意于自己学生时代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因为青春理应奋斗,而我没有遗落;我想我还会得意于我吃过的苦,犯过的错,它们或大或小,也和别人的经历迥然相异,但是都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呀,一天天进步着,所以回首过往,今天的自己,一直都是生命中最好的那一个。

  往后余生,我想我可能还是想过着简单的生活,收获简单的幸福。我会希望自己再增长一些本领,学好照顾父母,让家人都健康快乐,学好教育子女,孩子能学有所成,学好专业技能,为病人解除病痛。学好爱与被爱吧!

  王静:岂止三项,最得意的可能就是:养育孩子、和谐家庭、专业助人的工作。余生往后,我会致力于延续这些成就,并且在享受生活、滋润心田的路上,走得更远,充分加工自己的人生经验,在自我的整合方面做更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智慧老太太,越活越有价值!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