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游戏网5月29日电(通讯员:李志刚 赵婧楠)2020年5月28日,由澳门新葡游戏网安宁疗护团队主办的首期“生命末期生活质量与死亡品质研讨会”于我院下午3点,研讨会正式开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新葡游戏网董家鸿院长百忙之中莅临会场,代表澳门新葡游戏网致热烈欢辞,与会嘉宾有:北京大学医学人文专家王一方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李义庭教授,北京大学卫生政策法规研究院院长刘继同教授,澳门新葡游戏网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裴晓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死教育专家陆晓娅教授,北京大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高一虹,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徐晓玲,北京物资学院生命哲学专家雷爱民,中国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周正顺等专家学者来我院参会。我院参会人员有澳门新葡游戏网安宁疗护药理学专家,澳门新葡游戏网安宁疗护医务社工张蕾,澳门新葡游戏网安宁疗护护理专家沈黎。
董家鸿院长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和疾病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当前,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安宁疗护学科的发展,以应对当下及今后面临的严峻挑战。澳门新葡游戏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由国内安宁疗护的践行者路桂军教授领衔成立了安宁疗护团队,并将安宁疗护的学科发展作为医院2020年重大目标之一。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将进一步促进我院安宁疗护学科的发展,感谢与会专家的鼎力支持。
随后,大会主持路桂军主任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院安宁疗护团队的全体成员,并宣布会议开始。本次研讨会共分为4个环节,分别是病例介绍,病例品鉴和家属分享,专家讨论。
在病例介绍环节,我院安宁疗护团队的李志刚医生,李硕护士长,社工赵婧楠和临床药师李芳分别从医、护、社和临床用药的角度,介绍了一位入住我院安宁疗护病房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照护历程,并对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反思。
在病例品鉴环节,来自北京大学卫生政策法规研究院院长刘继同教授指出,今天是中国两会闭幕的日子,本次两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便是《民法典》的诞生,这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典,将为安宁疗护学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新冠疫情,充分暴露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短板,也让我们有机会反思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今天我们举办的末期生活质量和死亡品质的研讨会意义很大,为我国安宁疗护实践的发展提供了蓝本。路桂军教授领衔的北京清华长庚安宁疗护团队是一个多学科的照护团队,有能力为生命末期的患者提供整体的多元的照护,尽管这个框架目前看起来并不完善,但是,我们已经行走在探索之路上,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实践标准和规范,探索出适合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架构和分工。未来,我们面临的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何有效的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持续的安宁疗护服务,如何将安宁疗护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探索合理的收费标准,构建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今天我们不是单纯的针对一个病例进行讨论,而是希望通过这种讨论能够建立一套标准,一套体系,希望通过这类标准和体系来推动我国安宁疗护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现在,我们积极推动安宁疗护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和家属,而且是为了我们自己,等我们自己老去的那天,希望有多学科的安宁疗护团队为我们提供高质量的安宁疗护服务。
在家属分享环节,患者家属对患者患病以后的就诊过程和心路历程进行了回顾,特别强调了在患者生命末期,症状负荷较重时,住院困难的现实窘境,分享了患者及家属在生命末期的所思所想,并分享了个人对安宁疗护理念的理解和对生命末期尊严照护的重要性。之后,参会专家就个人关注的问题与患者家属进行了互动问答。
在专家讨论环节,首都医科大学李义庭教授指出,通过今天的研讨会,我们能够了解安宁疗护实践中的许多的细节问题,如何维护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是安宁疗护实践面临的主要挑战。多学科的团队是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必要条件,这个团队一定要由那些愿意把安宁疗护作为毕生事业追求的人来组成,而且团队要有一个灵魂人物,要坚持将多学科的举措落到实处,关注细节,关注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变化,真正为患者和家属带来获益。
随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专家王一方教授说,今天这个研讨会很重要,但是它只是一种可能的形式,未来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不同学科的专家参与到安宁疗护的实践中去,进而推动学科的不断发展。
澳门新葡游戏网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裴晓梅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问题与参会专家探讨。裴教授指出,多学科的团队是安宁疗护服务的重要特征,但是,只有多学科的团队是远远不够的,团队之间的协作才是高质量安宁疗护服务的关键。通过这个具体的病例,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医学专业普及安宁疗护理念的重要性。另外,安宁疗护服务究竟该从何时开始,如何应对安宁疗护服务过程中家属和患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是否每一位患者都应该知晓自己关于生命末期的诊断,如何有效的同患者和家属沟通预后及预后的不确定性,陪伴在生命末期的照护中有多大价值,谁应该在生命末期的医疗决策中承担责任,如何统筹安宁疗护服务与制度变革的关系,我们对待死亡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是回避还是接受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可能没有正确的答案。但是,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才进一步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生死教育专家陆晓娅教授在随后的发言中指出,如何告知坏消息是安宁疗护服务中很重要的技能,在安宁疗护服务较好的国家已经有了很好的范本可供我们借鉴。多学科的团队如何参与到这个过程,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非常灵活。在处理这些敏感问题时,我们需要有着良好的沟通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患者和家属一道,制定合理的以舒适为主要目标的照护方案。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专家高一虹教授就陆晓娅教授讨论的告知坏消息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高一虹教授指出,理想状态下,每一位患者都有对自己病情知晓的权利,尤其是生命末期的患者,只有这样,每一位患者和家属才能很好地发现那些对自己而言非常重要的东西,才有机会在生命末期尽可能的减少遗憾,能够更好的回顾自己生命的历程,能够在生命末期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如何充分告知病情是临床上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首都医科大学的寇楠老师和民俗专家张烛远分别从伦理和民俗的角度讨论了各自的体会。
最后,本次研讨会的发起人路桂军教授总结说,今天是我们第一期的生命末期生活质量和死亡品质研讨会,我们希望在各位专家的信任和支持下,凝心聚力探索中国特色的安宁疗护实践,为确保逝者安详,生者安宁,观者安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在专业领域团队建设、文化整合、人文理念等各方面走出我们的中国特色。
澳门新葡游戏网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