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内科部 - 血液肿瘤科 - 健康教育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上常遇到妊娠期发生血小板减少症(GT)患者,既往健康,无血小板减少病史,多数患者血小板在40×109/L~80×109/L之间,多无出血表现,但如不给予干预处理,常常会持续减少,而引起患者等担心。进而考虑如何就医检查及接受治疗,更担心的是如何治疗?对胎儿是否有影响?当分娩期临近时,又是如何治疗并预防出血呢?

  妊娠期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假性血小板减少、良性妊娠性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HIV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先兆子痫、HELLP综合征(妊娠期或产后并溶血、肝细胞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叶酸缺乏巨幼细胞贫血、感染或药物致骨髓抑制等多种疾病,需要仔细判断。

  目前,我国GT的诊断标准是血小板数<100×109/L。妊娠期血小板数目普遍偏低,按我国GT诊断标准,多数孕妇诊断为GT,发生率约1.2%。一般认为假性血小板减少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高凝状态损耗增加、胎盘利用血小板增多有关。无血小板质的改变,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及数量正常,是一过性自限性的生理过程。

  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多见。确定ITP是一个排除性诊断过程,孕前无血小板减少病史,怀孕后首次发生血小板减少(以往妊娠发生者除外),常出现于妊娠中晚期,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无关。少部分患者有皮肤黏膜出血、贫血等。绝大部分孕妇无明显出血症状与体征,且凝血功能正常。不会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分娩后血小板自然恢复正常。临床需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期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鉴别。

  临床ITP治疗,当血小板数>30×109/L~50×109/L。,无出血时间延长和皮肤紫癜,不需治疗,应定期监测血小板变化。如血小板<30×109/L~50×109/L,或有皮肤瘀斑粘膜出血等出血倾向,尤其要终止妊娠前,应积极治疗,预防出血。可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促血小板生成素。

  短期皮质激素治疗,一般疗效很好,考虑可能引起妊妇肥胖、高血压等副作用,不长期使用。90%皮质激素经胎盘时降解,对胎儿的影响很小。泼尼松1mg/kg.d,2~7天显效,血小板升高维持在50×109/L以上时,开始减量。地塞米松最大剂量40mg/d,连用四天,观察第10天时如血小板仍<30×109/L,或有出血情况,再重复用药治疗。同时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及输注血小板。多数妊娠ITP治疗后血小板可恢复正常。建议动态观察孕妇临床出血情况、血小板计数变化,加强胎儿监护,无需特殊处理,尽可能等待自然分娩。但如胎儿发育足够成熟,及时分娩是最有效的措施。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和阴道分娩时的出血量。剖宫产术前输注血小板、补充凝血因子和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澳门新葡游戏网血液科 李昕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