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游戏网3月2日电(神经内科 牟靖宇 李秀丽)
一、疾病介绍
肯尼迪病是由美国医生William R. Kenndey于1968年首次报道,因此得名。肯尼迪病又称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pinal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神经系统变性病。
该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染色体Xq11-12上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第1号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属于多聚谷氨酰胺疾病。
与其他X连锁遗传病一样,该病多见于成年男性,女性多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报道的发病率约为1-2.5/10万。虽然十分罕见,但此病却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二、主要症状
肯尼迪病主要累及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细胞,此外还包括感觉神经、骨骼肌及神经系统外内分泌等受累。
1.运动障碍:分为典型和不典型的肢体无力。
(1)典型无力:常以双下肢无力起病,逐渐进展累及双上肢、舌肌和面部的肌肉。临床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肌束颤动等,肢体无力以近端受累为主,多不对称分布,舌肌无力萎缩和纤颤往往非常突出,上述症状缓慢进展,病程后期可影响日常生活,出现行走费力、吞咽困难等。
(2)不典型无力:肢体无力前数年甚至数十年即出现易疲劳、肌酶升高、痛性痉挛、口周及姿势性震颤表现,咀嚼肌受累时可引起下颌震颤。
2.感觉障碍:患者多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但一些患者为临床下受累表现,即仅在感觉神经传导检查中发现异常。
3.内分泌异常:雄激素受体不敏感可表现为男性乳房发育、性功能下降、睾丸萎缩、不孕不育等,此外还可能出现葡萄糖及脂肪代谢的异常。
4.女性携带者症状:多数并无症状,即使出现症状,程度也较轻,可仅表现为束颤、轻度肢体无力、肌肉痉挛或者单纯表现为血清肌酶升高等。
三、疾病诊断
肯尼迪病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检查、神经电生理表现以及基因检测结果。
1. 血化验:血清肌酸肌酶和乳酸脱氢酶可轻度或明显升高,性激素水平(睾酮、黄体酮、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也可出现异常。可出现高脂血症以及糖耐量受损。腰穿脑脊液检查往往是正常的。
2. 肌电图:感觉神经传导可出现动作电位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针肌电图主要表现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存在进行性和/或慢性失神经改变,静息电位可见到大量自发电位,小力收缩时出现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时限显著增宽,大力收缩募集相呈单纯相或混合单纯相,部分病例也可合并肌源性损害。单纤维肌电图上jitter明显增宽,运动单位计数也明显减少。
3. 活检:
(1)肌肉活检:主要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有时会合并肌源性损害。
(2)神经活检:可见大的有髓纤维减少,少量纤维脱髓鞘,施万细胞变性。
4. 基因检测:AR基因中CAG重复序列扩增数目是诊断肯尼迪病的金标准,2011年欧洲神经科学联合会指南将CAG重复序列数目≥35次作为诊断SBMA的依据。与其他多聚谷氨酰胺疾病类似,SBMA呈现“遗传早现”现象,重复拷贝数目在传代过程中不断增加,导致发病时间逐代提前,临床症状逐代加重。
四、治疗方法
肯尼迪病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两方面。
1.对症治疗:目前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例如:痛性痉挛者:可选用替扎尼定、巴氯芬、加巴喷丁、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药物对症;吞咽困难致营养不良者:可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呼吸功能障碍者:可使用机械通气等改善症状。
【特别强调】:对于男性乳房发育、性功能障碍等,常规的雄激素替代治疗可能会加重疾病进展!
2.对因治疗: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针对病因治疗手段,潜在的靶点治疗药物正在研究当中。亮丙瑞林是一种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异常AR蛋白在细胞核中沉积,起到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还有一些新药如热休克蛋白诱导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ASC-J9等已在动物实验当中已初现成效。
五、预后情况
肯尼迪病的病情通常进展缓慢,平均寿命正常或轻度减短,死亡原因常为肺炎和呼吸衰竭。文献报道该病10年生存率为82%,中位生存年龄是65岁。
六、日常注意事项
1.康复锻炼:有效的运动可最大限度地锻炼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耐受性。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和关节被动活动。
2.营养:推荐进食高能量、高蛋白的膳食,多吃一些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高纤维谷物、鱼类和家禽、坚果类和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不建议吃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3.情绪:本病对预期寿命影响较小,要保持愉悦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延缓本病的进展。
澳门新葡游戏网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