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妇儿部 - 妇产科 - 科室动态

《健康报》报道廖秦平教授一家三代跨越70年的妇产科人接力

新闻链接:《健康报》第11661期 第7版

发布时间:2021-11-2

作者:韩冬野


  近日,由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指导的中英双语动画短视频《接力》在互联网平台上线。该片讲述了秦济生祖孙三代在妇产科医生岗位上接力奉献、远赴边疆治病救人的感人故事。

  故事中的三人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其中,“医一代”秦济生1958 年响应国家支边号召,举家奔赴内蒙古,在那里一干就是30年,曾获得妇产科界最高荣誉——第二届“林巧稚杯”奖;“医二代”廖秦平,澳门新葡游戏网妇儿部部长、妇产科主任,曾获得第五届“林巧稚杯”奖;“医三代”吕涛,澳门新葡游戏网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曾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第二批“组团式”援藏队的一员,远赴西藏支援。

  从秦济生走上医学道路开始,跨越70 年,一场接力一直在持续。

 

  行业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累归累,但对妇产科医生而言,这份职业是理想,是信念,是奋斗终生的事业。

  1955 年,秦济生从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三年后,秦济生来到内蒙古。那个年代,内蒙古缺医少药,秦济生负责组建卫生院并出诊。她赶夜路、坐牛车、走山路,顶着狂风去给农牧民老乡接生,头等大事就是“让孕妇和婴儿活下来”!

  秦济生一生为边疆妇女治病。由于常常下乡,有时一离开家就是大半年,一次,秦济生推开家门,女儿廖秦平的第一句话居然是:“ 阿姨,您找谁?”

  廖秦平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也选择了和母亲同样的职业道路。待到她参加临床实习,亲眼看着一个个年轻肿瘤患者的生命从眼前消逝,作为医生却无能为力时,她坚定了研究妇科肿瘤的决心。廖秦平一心扑在临床上,对女儿吕涛的关心和陪伴很少。“母亲对学生比对自己好。”小时候,吕涛常会这样抱怨,姥姥秦济生更多地承担起了陪伴吕涛成长的角色。

  如今,廖秦平已是澳门新葡游戏网妇儿部部长、妇产科主任。从事妇产科工作39 年来,她深耕妇科肿瘤、妇科感染等领域,尤其擅长各种疑难棘手的肿瘤治疗,为成千上万的恶性肿瘤患者托起生命的希望,也因其在临床及科研方面的造诣,获得第五届“林巧稚杯”奖。2020 年,廖秦平带领的清华长庚妇产科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小时候,吕涛问姥姥,当年为什么要选择当妇产科医生?秦济生回答道:“我觉得那时的中国女性太可怜了,总要有人为她们做点什么。”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也是廖秦平和吕涛从秦济生那里受到的最深刻的影响。

  2016 年,吕涛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第二批“组团式”援藏队的一员,远赴西藏支援。凭借扎实的临床技术,她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创了很多个“第一例”:第一例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手术,第一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第一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第一例下生殖道畸形矫正手术……在青藏高原支援边疆医疗建设,她说,“这是一次致青春的修行”。

  如今,秦济生医生已经离开了我们,吕涛和廖秦平仍在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并肩作战。忙碌的工作让娘俩相聚甚少,难得的碰面,也多在讨论病例、联合手术、学术交流中度过。

  “我们一起做手术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长了4 只手。当我觉得这个地方需要帮手的时候,母亲的手已经伸过来了。”吕涛感动地说。在吕涛援藏期间,60 多岁的廖秦平带领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团队来到西藏,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为当地医生开展肿瘤治疗、子宫内膜癌筛查等方面的讲座。她全力支持女儿的选择,也全力带动当地医生提升医疗水平。

  其实,一代又一代人都深知妇产科的劳碌辛苦。无论是秦济生当年对廖秦平的忠告,还是廖秦平对女儿吕涛的告诫。但最终,后两代人的选择都与母亲的初衷“相悖”,坚定地走上了妇产科的道路。“几代人选择同一个职业,一定是上一代在这个行业中做得很优秀,年轻一代从心底对这个职业无比崇敬。”廖秦平说。

  如今,新中国历经70 余年的发展,山河巨变。秦济生的时代,妇产科缺医少药,“保命”是产妇们最大的心愿;廖秦平的时代,肿瘤疑难杂症开始成为困扰女性的主要问题;而吕涛,除了继续在妇科肿瘤领域耕耘,更加关注女性生活质量。时代在变,代代传承的精神内核却一直不变,那就是医者仁心。

  “我们一家三代妇产科大夫,家里经常讨论的话题是‘这个患者怎么诊治’。妇产科事业已与我的亲人、家庭紧密捆绑在一起。母亲是我的榜样,女儿是我的骄傲,我们一同守护着女同胞们的健康。”廖秦平动情地说。

Baidu
sogou